This is a modal window.
各专业关注生活关注心理学的学生
已关注: 528人
《生活心理学》特别关注大学生日常心理生活,内容涵盖大学生人格心理、交际心理、爱情心理、挫折心理、异常心理五个部分。课程以提高大学生基础心理常识、增进大学生心理实务能力、促进大学生生活快乐和幸福为目标。《生活心理学》不着意追求心理学知识的专业性,重在服务大学生日常生活实际。通过打破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学科界限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,以拓展心理学视野;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热情关注,使抽象的心理学原理还原成现实的可以把握的画面,以追求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。生活心理学的教学理念是“用心理科学的理性之光,照耀人际生活的感性之美!”。
知识与技能目标:《生活心理学》重点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、人际交往、爱情心理、挫折心理、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基本心理现象及其规律,有助大学生掌握应对人格困惑、人际交往、爱情维护、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基本技巧。
过程与方法目标:《生活心理学》注重心理原理与自我体验的结合,注重与广泛的生活现象相联系,善于从实际生活的心理表现中体验心理规律和心理奥秘,培养运用心理原理服务现实生活的能力。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通过《生活心理学》的学习,增进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。形成认同自己人格的积极生活态度,增进对人性差异的理解、尊重与包容;敢于追求爱情并享受爱情的美好;理解挫折的必然性与挫折的价值,形成对生命的珍惜之情和对生活的敬畏之心。
1、线上线下结合学习:《生活心理学》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学习的方法,运用课程网站发布课程资源、链接网站、课程作业等,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多途径互动,交流学习心得。每学期结合课程进程选择2-3次直播课程,集中解决课程的共性问题,如学习困惑、焦点问题讨论、课程内容拓展等。
2、漫谈式讲授法:具体教学主要采取漫谈式讲授法,凸显本课程的生活性,心灵性,追求课程的轻松与写意。即不过于刻板地显示知识的条理性和逻辑性,而是遵循听课者的“听”的逻辑进行,形散而神不散。从语调到内容的呈现都追求自在流畅。
3、分享式讨论法:在课程进程中注重分享式讨论,对课程中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、学生普遍存在和关注的心理现象,采用分享、讨论等方式,以促进心灵的共鸣。
1、刘运芳:《生活中的心理学》 ,武汉出版社,2008年10月。
2、弗洛伦斯妮雅著,江雅苓译:《性格》,经济日报出版社,2011年4月。
3、程玮编:《女性心理学》,科学出版社,2012年7月。
4、理查德·格里格:《心理学与生活》人民邮电出版社 ,2016年1月。
5、岳晓东:《登天的感觉》,安徽人民出版社,2011年4月。
6、刘瑞军:《交际心理学实用技巧》,中国财富出版社,2012年9月。
本课程授课方式采取自由模式
视频30%:本课程共有34个知识点,其中30个是任务点。每学习完成一个视频计10分,30个视频的平均分即为视频总得分,视频总分按照30%计入课程总成绩;视频中的1.6;2.1;2.2;5.4为非任务点,学习将不显示记录。
测验20%:本课程在每一章的后面设置测验。5个测验的平均分即为总测验分。测验分按照20%计入课程总成绩;
讨论10%:课程鼓励同学们发起和参与讨论。讨论总得分按照10%计入课程总成绩;
考试40%:课程安排一次期末线上考试,题型一般为选择题,判断题,简答题。考试时间规定为2小时,考试一般开放3天时间。具体时间以考试前的通知为准;
是否安排线下见面学习线下考核等,以各学校通知为准。
视频 | 作业 | 测验 | 线上期末考试 | 讨论 | 签到 | 合计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30% | 0% | 20% | 40% | 10% | 0% | 100% |
* 视频:每单个视频的观看进度大于90%才算完成,否则该视频不计入已完成视频个数;
讨论:发布20分/条,回复20分/条,加精10分/条,置顶10分/条,最高100分,再按权10%折算实际得分;
签到:累计0次得满分,每日只能签到一次(系统自动记录)。
视频和测验类任务点完成数达60.0%才能参加考试
《生活心理学》教学计划
| |
教学时间 | 教学内容
|
第1—4周 (20250216—20250309) | 第一章 人格心理
|
第5—8周(20250310—20250406) | 第二章 交际心理 |
第9—11周 (20250407—20250427) | 第三章 爱情心理
|
第12—14周 (20250428—20250518) | 第四章 挫折心理
|
第15—16周 (20250519—20250606) | 第五章 异常心理
|
☆第17周 (20250607—20250613) | 课程复习与考试
|
教授
湖北工程学院
教授
湖北工程学院
副教授
湖北工程学院
副教授
湖北工程学院
讲师
武汉东湖学院